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2016 |
以学生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国家教育部 |
201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再次认证)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
201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中国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通过(首次认证)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
2008 |
化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国家教育部 |
2012 |
湖南大学-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国家教育部 |
2008 |
化学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教育部 |
2006 |
化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教育部 |
2004 |
化学 |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验收) |
国家教育部 |
2014 |
生物医学与生命分析化学 |
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国家科技部 |
2013 |
化学生物学 |
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 |
2015 |
《化工设计》第四版,梁志武、陈声宗主编 |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8 |
《化工设计》第二版,陈声宗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9 |
《有机分析》第二版,王玉枝等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6 |
《无机化学》第二版,何凤姣等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6 |
《分析化学》第二版,张正奇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6 |
《有机化学》第二版,郭灿城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07 |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蔡炳新主编 |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
国家教育部 |
2017 |
分析化学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国家教育部 |
2016 |
化学与能源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国家教育部 |
2013 |
基础化学实验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
国家教育部 |
2013 |
有机化学与实验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
国家教育部 |
2013 |
分析化学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程 |
国家教育部 |
2004 |
分析化学与实验 |
国家精品课程 |
国家教育部 |
2007 |
有机化学与实验 |
国家精品课程 |
国家教育部 |
2008 |
基础化学实验 |
国家精品课程 |
国家教育部 |
2014 |
梁志武 |
国家海外高层次
人才引进计划(湖南省百人计划) |
中共湖南省委 |
2016 |
王玉枝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 |
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2016 |
王玉枝 |
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 |
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 |
2009 |
王玉枝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宝钢教育基金会 |
2009 |
王玉枝 |
湖南省教学名师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2 |
郭栋才 |
湖南省普通高校
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7 |
宦双燕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宝钢教育基金会 |
2016 |
宦双燕 |
湖南省普通高校
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二等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7 |
韩羽君、胡世涛、粟鹏、廖湘骥、祝卓妮(2014级)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2017 |
陈威、雷赫(2014级) |
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教育学会 |
2017 |
廖湘骥、卢敏、胡世涛、陈敏、祝卓妮(2014级、2015级) |
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7 |
陈威、向浪、朱艳、高英杰、杨傲(2014级) |
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7 |
廖湘骥、胡世涛、卢敏、陈敏、刘辰(2014级) |
第三届湖南省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 |
湖南省化工学会 |
2017 |
陈威、向浪、朱艳、高英杰、杨傲(2014级) |
第三届湖南省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 |
湖南省化工学会 |
2016 |
彭威建、廖湘骥、韩羽君、粟鹏、郝晶(2013、2014级)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南赛区特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2015 |
伍习田、韦托、钟隆、李俞俊杰、黄丽莹(2012级)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2014 |
张珊珊、刘慧、李在政、肖松、韩晓明(2011级)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2013 |
王进、丁蕾蕾、沈锦东、龙立、马英杰(2010级) |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2013 |
杨悦、王緒祥 (2011级) |
第三届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墙报类一等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指委 |
2012 |
罗浩、李倩等 (2009 级)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指委、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
成果起止时间 |
起始:2004年1月 完成:2012年12月 实践检验期:5年 |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湖南大学1926年定名成立化学系,1946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96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新时代化学化工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第一,企业管理模式变化,导致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第二,互联网时代对信息化教学需求激增;第三,传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激增。如何改革创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创新创业训练模式,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成果依托湖南大学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化学化工长期融合的优势,创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整合企业、学校和学院资源构建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加大课程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教学力度,不断探索化学化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成果基本内容:
(1)创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3.1-3.4,6.2-6.3]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实习、实验实训、各种设计、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开放共享,创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MOOC和微课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以满足互联网时代课程信息化的需要。
(2)构建了学院-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开放共享的化学化工类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 [4.1-4.3]
将学院、学校和企业的实践平台按功能整合为实训、工程设计和创新创业资源,构建了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 认识实习,将学校仿真和学院中试装置、企业生产装置参观相结合。
生产实习,将现场察看企业大型装置流程、设备和学院中试装置动手操作相结合。
毕业实习,将企业实践教育基地跟班实习和学院中试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
(3)开创了渐进式化学化工创客培养模式 [5.1-5.4]
开创了创新创业导师团指导下的绿色创客联盟,包括化工创客俱乐部、3D智造新材料中心和绿色低碳创业训练营,开拓学生学科视野,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创建了渐进式化学化工创客培养模式。通过创客基本训练、进阶训练和项目实战训练,培养双创人才。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设计资源的问题:紧紧依托成果创设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按功能整合为实训、工程设计和创新创业资源。
(2)课程资源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需求的问题:通过MOOC和微课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需求。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适应时代需求的问题:通过成果开创的绿色创客联盟和渐进式化学化工创客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创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工程实践效果
将实习、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统筹安排[3.1-3.4,6.2-6.3]。创建以能力达成为导向的多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平台强化训练,提升工程素养、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化学、应化、化工专业选取不同的模块开展工程实践教学,保障教学效果。
(2)整合院校企资源,构建三位一体、开放共享的立体化工程实践人才培养平台,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设计资源不足[4.1-4.3]
有计划地分类别成体系建成了国家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基地、6个企业实践基地、2个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双创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的二氧化碳捕获国际合作中试装置建成学院直管的特色实习基地;依托学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平台建成煤制甲醇、水处理等装置建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整合大型企业工程技术力量创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湖南大学-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企业实践基地。立体化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化学化工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培养的坚实平台。进而形成基于开放预约、校企协同的平台开放运行机制,以解决扩大学生受益面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探索化学化工人才工程实践和双创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多措并举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提高互联网时代教学效果[6.3]
全面推进化学化工课程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全部课程上网,建设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立体化精品教学资源、MOOC和微课,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化与个性化教学需求。
(4)创建渐进式创客培养模式,开拓学科视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5.1-5.4]
绿色创客联盟包括化工创客俱乐部、3D智造新材料中心和绿色低碳创业训练营,其导师团由创新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国内外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通过创客基本训练、进阶训练和项目实战训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双创能力的人才。
基本训练:采用开设院士论坛、岳麓青年学者论坛和名师讲座的形式,传授做人做学问的基本准则、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与激情,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依托国家级本科教学基地和院企联合实验室组建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中心,使学生尽快掌握研究方法和手段。
进阶训练: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团队合作、职业道德与市场开拓能力训练。
项目实战:学生自主申请交叉创新项目、青苗计划、SIT创新计划和创业项目,通过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3.成果的创新点
(1)化学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3.1-3.4,6.2-6.3]
紧紧围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院校企协同,统筹安排实习、实验实训、设计和双创训练,通过创建化工创新设计中心将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和设计竞赛等环节融汇贯通、强化训练。创建与工程实践平台相适应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相结合。多措并举推进化学化工课程体系信息化建设,全部课程上网,建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立体化精品教学资源、MOOC和微课,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化与个性化教学需求。
(2)化学化工三位一体工程实践平台立体化开放的创新 [4.1-4.3]
企业、学校、学院三位一体资源深度融合,创建了化学化工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全面涵盖工程实践教学和双创训练,形成科研反哺教学、产学研相长的新局面。依托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国际合作中心的前沿中试技术平台建成由学院老师直接管理的湖南大学校内实习基地,通过引入科研成果新技术和开放管理的新模式,便于实习装置对学生自由开放;依托大型央企创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湖南大学-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协同形成了开放预约的平台运行机制,扩大了学生受益面,开拓了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
(3)化学化工创新创业人才创客培养模式的创新[5.1-5.4]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通过创客基本训练、进阶训练和项目实战训练循序渐进的创客训练,创建了化学化工渐进式双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绿色创客联盟导师团由创新实力雄厚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国内外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实行导师现场指导和线上指导结合。创建全天候开放的创客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创新创业训练机会和精准指导,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建设成果
项目实施期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研课题24项[3.2],其中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在线开放课程8项[6.3],发表教研论文36篇[3.3],出版教材 15部[3.4,6.3]。
近5年来,工程实践平台累计接受实训学生达12800人次[6.1],本科生参加双创训练927名[5.3],参与科研与双创项目195项[5.3],参与发表创新研究论文269篇[6.4]、申请专利46件[6.5]。本科生参加各级大学生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620人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85项[6.6]。
(2)专业认证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年首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再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6.2]。
(3)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王玉枝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2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1年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立项[2.2],化学专业2008年获评国家特色专业[2.5]。“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2013年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16-2.18],“分析化学”2017年获评第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4],“化学与能源”2016年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15]。《化工设计》入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12,2.13],《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分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13]。
(4)示范与辐射
服务外校:创客联盟坚持资源共享,开放式平台接待了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5所高校本科生实习[4.3,6.1]。成果已在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推广应用[5.2,7.1]。
承办会议:2017年承办了第十二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华南赛区竞赛联席会议。2008-2017年连续十年主办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研讨会。2017年承办了第三届湖南省化工设计竞赛 [7.1,7.3]。2016年承办了“华中地区高等
学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研讨会”。2015年承办了全国高校化学化工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7.1]。
接待来访: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22所高校教授及中国环球工程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行业专家来访,并考察了湖南大学二氧化碳捕获校内实习基地[4.3,7.4]。
会议交流:2015、2016年,梁志武等在泛珠三角(“9+2”)化工专业本科教学会议做大会报告[7.2]。王玉枝等做全国教学会议邀请报告17次 [7.2]。30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开展国际交流[4.3]。 |